與收獲雜志執行主編程永新展開對話計劃
時間:2021-12-07 08:31:59
寫作是用文字搶救記憶
本報訊( 施晨露)旅居加拿大華裔女作家張翎日前現身 思南讀書會 ,與《收獲》雜志執行主編程永新展開對話。
11月,張翎的長篇新作《陣痛》摘得華僑華人文學獎大獎。此行來滬,張翎把自己十部作品的版權贈予上海作家協會旗下華語文學。她說,上海是自己張望世界的起點,也是踏上文學生涯的契機。
張翎是溫州人,1979年考入復旦大學外語系。畢業后當過英語翻譯, 0歲赴加拿大留學,分別在加拿大和美國取得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學位,成為一名注冊聽力康復師,41歲才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處女作《尋偶記》。 當時我找到《收獲》雜志社的地址,用航空信把稿子寄去 三個星期后的一天半夜,突然收到了來自上海的越洋傳真。 從此,張翎與《收獲》的緣分開始了,從《尋偶記》起陸續發表了8篇小說。在張翎看來,出生長大的地方、熟悉的人群、母語、熟悉的創作思路,都是安全的東西。
價格從160元到1280元不等 張翎把自己的寫作比作 用文字搶救記憶 。 我最近的小說《陣痛》就是對故土的記憶挖掘。用文字搶救記憶,我最有感而發的就是故土?,F在回到溫州,站在熟悉的路標底下,已經不是我童年的記憶。路名可以沒有,高樓今天拆明天建,但文字留下來的東西是永久的,作為寫作者,我感覺到身上的。
呼和浩特治療男科醫院南京前列腺炎哪家好
成都白癜風治療多少錢